脚踏实地,才能展翅高飞——访93工业外贸专业员工 陈锦山

人物简介
 
陈锦山,陕西西安人,1993-1996年就读于伟德BETVLCTOR1946(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管理系工业外贸专业。毕业后就职于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标准缝纫机进出口公司,从事外贸工作。这既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也可能是他唯一的工作。十几年来,从业务员到公司董事长,他参与见证了公司的改制与壮大,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物特写
难忘同学情,难忘母校恩
“毕业将近20年,您回到过母校吗?”我们的采访在这样一个简短但略显沉重的问题中开始。“没有……”陈锦山的回答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慨,“离开学校后就没再回去,最近的一次都已经到甘家口了,但还是没能回去。”毕业之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陈锦山遵从了父母的安排,选择了回到家乡就业。而这一回便是近20年。光阴穿梭,千里相隔,再未谋面,但他对于母校的记忆仍然犹如昨日一般的清晰、深刻。在学校时,陈锦山凭借出色的能力和良好的人缘担任班长一职,并且在他的带领下,班级始终处于一种活跃欢乐的气氛中。在被问及收获最大是什么时,他脱口而出,是同学友情,是集体生活对于自己的历练。谈到他在大学中最难忘的事,陈锦山给我们讲了一个有些叛逆但是十分有趣的故事,大学期间的一个国庆节,学校需要选拔班级到天安门广场去表演集体舞蹈,当时他的班级冒着被批评的风险“顶风作案”,集体翘掉晚自习去礼堂排练舞蹈,虽然被董事长发现,但最后仍然高分赢得了比赛。
整个采访过程,陈锦山多次提及那段美好的集体生活,即使早已远去,仍然念念不忘。年华已逝的确有些让人感伤,不过好在那些人都还在。陈锦山告诉我们,如今,大学的同学还都保持联系,经常聚会,甚至定居国外的同学也能赶回来参加,而这也是对那份情谊最好的印证。
回想起旧时光,陈锦山对于母校和老师的培养表达了感恩之情。据他介绍,当时他们的专业不仅要学高数、统计,甚至还有机械类、化工类的课程,所要学习的课程相当繁杂。而他也如同现在很多学子一样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质疑,一个工业外贸专业的员工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与专业不相干的课?他很是疑惑不解,甚至觉得这些课自己一辈子都可能用不到,而高数老师却给出了他印象深刻的回答:“高等数学教会你的是逻辑,即使以后用不到,思维层面也受到了锻炼。”这句话让他恍然大悟,至今铭记在心。走上工作岗位后,他才发现当时学校在课程安排上的良苦用心,他说“当时学校的安排是现在被提倡的T型的知识结构体系,我确实很受益,来到单位后,作为一个学贸易的人可以轻松地看懂机器图纸,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在困难中脚踏实地前行
陈锦山毕业后分配到西安标准缝纫机进出口公司,而后的十几年,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公司,从最初小小的业务员一步步做到了今天的董事长、总经理。在职的十几年里,公司经历了多次改革,他说他赶上了这个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跟随着公司一同成长。他参与了、也见证了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的改制和发展历程,经历了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之路。刚刚来到公司时,公司的基础很差,规模很小,销售额也只有区区100万美金。在陈锦山的参与和带领下,公司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时至今日,公司已经达到销售额4500万美金的规模水平。“标准”这一品牌也被推向了国际,遍布世界各地。
数字和成就光鲜亮丽,而背后所承受的压力、面临的困境却鲜为人知。公司不断壮大的过程的的确确是异常艰辛的。外贸顾名思义要与外国人进行生意往来,语言的隔阂让这项工作变得神秘。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出国感到很神秘,这使得贸易难以进行,而作为领导,陈锦山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人们的旧观念,打消神秘,他成功地做到了。外贸是双向的过程,当然少不了客户,而那时候电脑并不普及,网络也刚刚起步,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场、客户便成了一大难题。为此,陈锦山带领员工们通过查找电话、参加广交会等途径去发展客户,而他也经常亲自出国去寻找合作的客户,开辟市场。如今终于苦尽甘来,付出也得到了回报。
工作的艰难困苦曾经让陈锦山的内心产生过矛盾,甚至萌生出换工作的想法,但最终仍然坚持下来,他说:“态度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吧,那个时候确实很不容易,自己矛盾过,最后还是觉得要让自己转变思想,以一个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让自己选择了留守。”而被问到这段艰苦的奋斗史给他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时候,陈锦山诚恳地说道:脚踏实地。那段时间让我觉得要脚踏实地地去提高自己的实力,一点点积累,没有捷径可走,一切要从头做起。
学无止境
在和陈锦山聊天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他对于学习的看重。在大学时,由于工业外贸这个专业的特殊性,他不得不和英语打交道,而这偏偏又是最让他头疼的一件事。“当时很吃力,英语确实是自己的弱项。”陈锦山感慨地回想起当时的感受。不过,面对困难他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正如他所说:“我这个人性格里有一个特点,从来不会去逃避困难,我会强迫自己咬牙坚持。”经过他不懈地努力,英语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不仅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四级考试,还额外通过了六级考试。工作之后,陈锦山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采访之前,我们获得了一份他的简历,显赫的工作履历背后,我们还看到了他的另外两次学习经历。2002年和2009年,陈锦山在工作之余分别在对外经贸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考取了研究生和DBA博士。谈到这两次工作中的学习经历时,他谦虚地说道:“人的一生中,面对不同的情况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当出现困惑并不能解决的时候,就产生了对于读书上学的渴望。几年的工作下来,自己感觉到了知识结构到达了一个瓶颈期,那时候大学所学的知识已经没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了,所以就要再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从一个外贸工作者到贸易管理者,再到企业的管理者,陈锦山始终保持着对于知识强烈的饥饿感,他的言语之间展露出了一种“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正是秉承着这样的观念才让他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收获。
寄语后来人
大学的日子短暂而美好。对于学弟学妹们,陈锦山也给出了他的建议。他认为,每个人都要做好在大学期间应该做的事情。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珍惜自己在大学的青春岁月,珍惜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员工活是人生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真正能够每天24小时都生活在集体中的日子也只有这几年,所以还是要珍惜光阴,在集体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性格,结交更多的朋友,为自己的人生路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对于母校,陈锦山也是多次表达了感恩之情。大学虽然短短几年,但是母校给了他极大的影响,他希望母校能够越办越好,不断地往前走,力争上游。
记者手记
此次采访虽然因为地域的原因没能面访,但在一个多小时的通话过程中,陈锦山的笑声和亲切的话语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于当时集体生活的怀念,对于母校浓烈的感情。身为董事长的他话语非常朴实,言语间可以听出他多年的生活感悟和知识积累。这一次与老陈锦山的对话,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向他取经和学习。
                                  采访记者:新闻13    郭福瑞
                                  指导教师:连少英